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结构丨第一届全国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技术交流会在山城重庆圆满落幕

27万人闗注 建筑结构 2022-03-23

会议概况

2016年12月15~17日,由重庆大学、重庆市设计院、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山地结构专业委员会、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结构》杂志社共同主办,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结构》杂志社、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一届全国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技术交流会暨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山地结构专业委员会年会”在美丽的山城——重庆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盛会。

开幕式

12月16日上午8:30会议正式开始。本次会议的开幕式由重庆大学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李英民主持。重庆大学副校长刘汉龙,重庆市设计院副院长、重庆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邓小华,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建筑结构》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王学东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他们表示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山地建筑的应用日益广泛。现代山地建筑已经突破了传统山地建筑的经验和范式,在常规建筑的基础上,出现了现代吊脚楼、退台建筑,甚至出现了掉层高层建筑和吊脚高层建筑。现代山地建筑在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基础选型与设计、结构选型与布置、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存在特殊性。相对于大量出现的山地建筑工程实践,山地建筑设计理论则相对滞后。“第一届全国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技术交流会暨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山地结构专业委员会年会”的胜利召开为国内专家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对促进山地建筑设计技术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李英民                                刘汉龙

 邓小华                               王学东


在开幕式上,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秘书长黄世敏教授宣读了“关于同意成立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第一届山地结构专业委员会的函”,函中提到山地城镇建设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山地结构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成立山地结构专业委员会将会促使山地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发展,有利于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山地建筑结构的抗震防灾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及其社会与经济价值。


大会报告

本次会议共邀请了18位嘉宾结合自身实践做了精彩演讲,报告内容涵盖:山地建筑地震作用和场地稳定性的规范规定及工程措施、山地建筑结构研究进展与规范要点、山地城镇规划及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典型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案例、山地大跨越人行(天)桥的健康监测、山地建筑结构防灾与减灾等。报告内容丰富、演讲精彩,具有前瞻性、实用性。

大会报告内容要点(按报告顺序排列)

王亚勇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山地建筑地震作用和场地稳定性的规范规定及工程措施


王大师主要介绍了山地建筑地震作用与边坡稳定性的相关问题。首先介绍了与此相关的规范规定;其次,针对各问题给出震害实例,强调地震作用与边坡的稳定性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然后,对山地建筑自身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为设计者进行解答;最后,介绍了山地建筑场地稳定性的工程案例,重点以重庆来福士项目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汪大绥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顾问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超高层建筑结构黏滞阻尼器应用与设计


汪大师概括了我国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的情况,指出结构的抗震设计已经从主要依靠结构刚度和强度抵抗地震作用,向依靠结构刚度强度加耗能机制的方向发展,这将大大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经济上也是可行的。报告中以位于8度地震区的乌鲁木齐绿地超高层项目为例,介绍了粘滞阻尼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的若干具体问题,包括:粘滞阻尼耗能的原理、分类及特性;阻尼器在结构中的安装方式及效力比较;安装粘滞阻尼器后结构的减震效果;附加阻尼的各种确定方法及比较;安装与不安装阻尼器的结构经济比较。最后的结论是这个项目由于合理地应用了粘滞阻尼,有效地减少了结构的地震作用,提高了结构抵御地震能力,经济上也有所节约。

吕西林

同济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报告题目: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体系


吕西林教授对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体系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首先介绍了该抗震设计理念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其次,结合当前的震害实例,提出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的概念及设想;最后,针对摇摆结构,自复位结构,可更换构件/部件结构三种可恢复抗震结构体系类型,分别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及工程应用。

范重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斜坡地面结构受力特点分析


范重大师为了考察位于斜坡地面结构的受力特点,分别建立了短向坡地、长向坡地和双向坡地框架结构计算模型。与平地建筑相比,坡地建筑地下室侧向刚度较小,结构自振周期加长,平动与扭转耦联显著。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坡地建筑地下室墙体顶点楼层的侧向位移与层间位移角均明显大于平地建筑。短向坡地建筑地下室对上部结构嵌固效果较好,长向坡地建筑次之,双向坡地建筑最差。坡地建筑地下室顶板及其下部相邻层楼板应力与楼面梁轴力显著增大。

冯远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几点困惑


冯远大师首先简单介绍了西藏聂拉木村委会、玉树文成公主纪念馆、遵义美术馆等项目的实践情况,直观地展现了山地建筑的基本特点。然后总结了山地建筑结构基本类型之间的差异,道出了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几点困惑:坡地上房屋高度的确定原则,如何考虑掉层结构、吊脚结构和台地结构的高度起算位置;掉层结构计算模型的选择、剪重比及层刚度比的控制、框架剪力的调整问题及地震力的输入等,并给出思考和建议,同时对山地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与建议。报告中的相关思考对山地建筑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邓小华

重庆市设计院副院长

重庆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报告题目:山(坡)地建筑设计策略


邓小华副院长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地国家,中国山地的特点是多样性丰富。中国山地的问题其实不是山本身,而是人;也不仅仅是人对山的开发,而是人对山的态度和行为。与平地建筑相比,山地建筑在建筑、结构、给排水设计中有其独特性。需要正确的山地建筑设计观念,即生态观、技艺观、环境观;需要合理组织排水,防止水土流失。场地整治与边坡支护、坡地上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嵌固端的选择、坡地地震动的研究等都是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李英民

重庆大学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

报告题目:山地建筑结构研究进展与规范要点

 

李英民教授介绍了山地建筑结构的研究进展与征求意见中的山地结构设计规程的要点。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首先,从当前对山地建筑结构的研究状况,总结概括了对该类型结构的基本认识;其次,介绍了规范的编制理念,包括其框架、出发点及特殊要点,点明了规范特点及与现行规范的主要不同之处;最后,按章节详细介绍了规范的主要内容。

张其林

同济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山地大跨越人行(天)桥的健康监测

 

张其林教授介绍了重庆来福士广场300m长、30m宽、跨越四个主楼的连廊和其他主楼的健康监测方案、内容、设备和系统的设置及进度安排。同时介绍了山东淄博潭溪山风景区内,跨越两个山头、相距约100m左右的拱支承斜拉曲线人行桥的结构设计、舒适度计算与减振TMD布置、施工方案措施及施工过程计算分析、健康监测系统布置等。

叶燎原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云南山地灾害特征及结构设计

 

叶燎原教授提到,云南为高原山地多灾省,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崩塌各种自然灾害多发,且成组合作用,造成小震大灾,小灾大损;山地防灾减灾应注重综合治理,预防为主。根据历史灾害教训,尤其要注意山地建设中以下几方面问题:1)竖向地震分量不容忽视;2)坡地建筑震害的合理判断;3)山地落石损毁;4)山洪冲击;5)地基液化。

钟 阳

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总工程师,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报告题目:摸着石头上山——云南山地建筑工程实践与探索

 

钟阳总工讲到,云南山地建筑实践已久,经验教训颇多,归纳为:1)结构震害分析须全面深入调研,忌先入为主,忌单点思维;2)山地结构设计须与岩土工程紧密结合,对“嵌固”、“基础埋深”、“地震土压力”、“结构与支挡”等关键概念赋予新的思考;3)设计与施工的关系应纳入工程这一整体概念,并非独立;4)技术标准应强化指导,弱化限制,鼓励创新,保持开放。

陈 功

江苏力汇振控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设计主管

报告题目:结构系列减振技术与标准化

 

陈主管主要阐述了李爱群老师带领团队“东大-力汇联合研发中心”近年来在抗震产品上作出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技术落地形成的产品。报告从常规产品系列化,创新产品高性能化,推广产品标准化3个方面进行阐述,主要涉及质量调频阻尼器、黏滞流体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金属类消能阻尼器4大类产品。介绍了联合研发中心及江苏力汇振控科技有限公司在这4大类产品上获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突破性进展,为建筑结构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耐疲劳的先进产品。

邓 烜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所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山地建筑隔震技术应用探讨

 

邓烜总工提出,山地建筑因其特殊的场地条件,结构存在显著的水平和竖向不规则性,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布不均匀。通过建立典型的山地框架和剪力墙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和隔震技术对比,结果发现隔震技术能够有效改善结构不规则问题,同时对结构减震系数计算方法及配筋计算模型选取做出相关建议。针对结构的倾覆问题,通过试验发现真正的结构倾覆很难发生,建议山地隔震结构应注重支座本体的受压验算。

杨 越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重庆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报告题目:某坡地高层酒店结构设计——保利皇冠假日酒店

 

杨越副总工介绍了保利皇冠假日酒店总建筑面积为6.1万m2,地上10层,地下掉3层,结构总高度约63m,场地高差约20m。结构体系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三级退台接地方式解决场地高差。报告对设计中的地震作用、风荷载及岩土压力取值根据规范考虑坡地地形对结构不利影响,并采用多种软件对结构计算进行对比分析,结构设计安全、可靠,满足了工程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强调山地建筑应注重概念设计、结构分析及加强措施。

张盈智

台湾筑远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负责人兼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台湾地区山坡地建筑设计案例——新北市淡水区海天段开发案、彰化县彰化艺术中心新建工程、台北市台北艺术大学科技艺术馆新建工程

 

来自台湾地区的张盈智总工首先介绍了台湾地区的山坡地分布情况。随后选取新北市淡水区海天段开发案、彰化县彰化艺术中心新建工程、台北市台北艺术大学科技艺术馆新建工程3个典型山坡地建筑设计案例,对山坡地建筑设计和施工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并指出:对于山坡地建筑来说,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地基、基础和结构的稳定,地基滑动、结构倾覆、挡土构造的合理设置、结构系统的合理设计是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难题,另外,要尤其注重并详细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质。最后对台湾地区关于山坡地建筑开发的审查、法规及管理理念的演进历程进行了介绍。

唐小燕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报告题目:坡地住区建筑设计对策研究

 

唐小燕副总建筑师主要对山地住区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坡地住区场地分析,主要包括区分场地特点、初步划分不宜建设区、用地朝向策略、其他市政因素的考虑;2)坡地住区规划布局,主要包括总体布局原则、竖向布局策略、组团分布原则、交通导向的规划方法;3)坡地住区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建筑处理的几种方式、对于辅助功能的处理、对于入口设置的策略、对消防、节能及绿色生态的考虑;4)坡地住区经济评价,主要阐述坡地住区成本控制需注意的方面。最后以重庆某住宅区的设计为例,总结了坡地住区设计的实践方法。

赖庆文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贵州省地基基础规范修编和桩基规范编制问题的简介

 

赖庆文总工介绍了贵州省地基基础规范修编涉及的主要问题:扩展基础受剪承载力计算、坡地建筑工程(包括场地稳定性评价、建筑设计、勘察与施工要求)、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岩溶地基处理与利用、红粘土状态分类、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填土地基、土岩组合地基、边坡支护结构等;桩基技术规程编制的重点问题:较破碎岩体中嵌岩桩设计、岩溶地基桩基础的设计及贵州特点的桩基础形式(包括人工挖孔灌注桩、冲击成孔灌注桩、旋挖灌注桩、全套管管内机械取土灌注桩、微型钢管混凝土桩)和施工工法特点;介绍了岩溶地基上55层贵州饭店和高回填土岩石地基上龙洞堡机场航站楼基础设计和施工及岩石坡地上超高层建筑场地稳定性验算的实例。

林海

奥雅纳工程顾问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贵阳山地条件下特殊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探讨

 

林海副总工指出,贵阳艺术中心项目是山地条件下的特殊高层建筑结构,由于山体开挖平整后坡度陡峭,边坡设计未考虑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因素等,因此整个建筑结构的竖向构件基础不能直接落在山体边坡上。设计团队充分考虑建筑设计和场地的实际条件,通过采用转换梁、支撑斜柱和斜墙组成的框架和剪力墙结构形式,实现了塔楼建筑结构与山体融为一体的设计构想。本项目关键的工程技术包括结构体系研究、特殊的结构布置考虑和设计、山地建筑的地震作用特点和性能化抗震方法,以及山坡和建筑相互作用专题研究等。

朱立刚

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重庆来福士广场挑战与创新


朱立刚副总工首先介绍了重庆来福士广场项目概况。该项目由8栋高层建筑,其中包括2栋约350m高的综合商住楼、6栋约200~250m高的公寓(其中4栋通过一座空中花园彼此相连)和商业裙房组成,是集大型购物中心、高端住宅、办公楼、服务公寓和酒店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介绍了本项目两个挑战和一个创新。挑战:1、边坡稳定及塔楼的嵌固问题;对边坡进行静力、动力分析以及第三方独立分析;塔楼桩基设计考虑中、大震性能以及边坡滑移力的影响,确保无埋深塔楼稳固性、安全性。2、空中连桥减隔震设计,介绍了空中连桥设计原则以及不同支座型式比选,最终确定摩擦摆支座+粘滞阻尼器的减隔震方案。创新: 获得国家发明的带有剪切耗能件组合伸臂结构体系。最后简单介绍了一下现场施工进展情况。

主持人

本次大会报告邀请了4位工程界内知名专家进行学术主持,他们分别是: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傅学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肖从真,重庆市设计院副院长、重庆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邓小华,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叶燎原,他们的精彩主持和点评为本次大会增添的许多色彩。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第一届山地结构专业委员会年会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第一届山地结构专业委员会年会于2016年12月16日晚上在重庆市君豪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2名山地结构专业委员会参加了此次年会。会议由主任委员李英民教授主持。李英民受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委托代为宣读了“关于同意成立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第一届山地结构专业委员会的函”,并进行了重点解读,进一步明确了成立山地结构专业委员会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专委会的所有活动均以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的名义开展。随后大家对专委会的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要求强化管理、细化入会出会条件、明确年会和学术会议开展形式。最后提出宜增加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委员比例和匀衡全国不同地区的委员人数,将年会暂定为每年一次、学术会每两年一次,并提出学术年会宜出版学术论文集。山地结构专业委员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山地结构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场外展会

本次会议会场外江苏力汇振控科技有限公司向与会代表展现了其在隔震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研发与工程应用方面的实力,展会前始终人头攒动,充分搭建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产品供应商的交流互动平台。

工程参观

12月16日上午,会务组组织与会嘉宾和参会代表一同参观了重庆来福士广场、重庆棕榈泉国际花园、洪崖洞等典型山地建筑。与会嘉宾和参会代表均表示,会议报告同现场参观相结合的交流会形式非常好,收获颇丰,对实践工作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致谢

本次会议吸引了全国各地近300名代表到场,大家普遍反映会议报告质量高,会务工作组织得当,着实不虚此行,希望今后能提供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本次会议组委会感谢大家对本次会议的认同,希望能够一如既往支持和鼓励我们,我们将会倍加努力,为大家搭建更好、更广的交流、互动和沟通的平台。


本次会议还得到了江苏力汇振控科技有限公司和《减震技术》杂志的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点击“此处”,可查看建筑结构微信总目录,并可通过关键词搜索你喜欢的内容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建筑结构》官方微信

官网:www.buildingstructure.cn

合作/投稿/转载请加QQ:

455323924或80327128

《建筑结构》杂志社新推出减震技术微信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如果你喜欢我们,

记得把“建筑结构”微信置顶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结构设计分会入会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